中国花茶网 - 花茶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新闻资讯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新闻资讯 > 那天的茉莉花茶喝着最香甜
T.biz | 商业搜索

那天的茉莉花茶喝着最香甜

信息来源:huacha.biz   时间: 2021-06-30  浏览次数:47

  以前,是南运河滋养了天津,天津人和她最亲。上世纪80年代,海河流域外的滦河流入津门,解救了处于干渴危机中的天津,并保证了天津的发展,天津人对她最感恩。

  天津人苦涩的记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天津人发现,再好的茶叶沏出的茶水也有一股咸味。这是因为天津出现了水源紧缺的现象,只能喝紧靠海边的大港水库含盐量极高的咸水。有地下水的大型企业,工人们经常下班用自行车驮一大桶井水回家。据当时《天津日报》报道,天津遇到了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水荒,城市用水量由原来每天180万立方米左右,降到100万立方米左右,后又压缩到70万立方米。人民生活用水,由原来每人每天70升(这个数字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居第二十位),降到65升。每逢春天,市民喝的水中每升含有一千多毫克氯化物。用它煮饭熬粥,是咸的;用它沏茶,味涩。群众叫苦不迭地说:“天津真是怪,自来水能腌咸菜!”

  不仅是生活用水,工业生产用水也由原来的日用河水77万方,降到45万方,其余用井水补充,许多工厂因缺水而影响了产量和产品质量。第一发电厂将被迫停止发电,纺织、印染、造纸等用水大户也面临停产威胁。粮田生产不许使用河水,菜田用水严格限量。

  海河上游的水源少了

  老天津人常自豪地说:“我们是喝御河水长大的。”南运河被称作御河,源头来自河南的漳河、卫河,水质甜美。早在明清时期,南运河丰富、优质的淡水最先流入天津西乡,丰富了西乡的水资源,并培育出优质的蔬菜和花卉。中游向天津南郊开挖的马厂减河培育出优质小站米。而天津最早的自来水厂也出现在了其河畔的芥园。包括子牙河、北运河、大清河等众多河流也为津门带来大量淡水。1950年至1957年,平均每年从海河上游来天津市的淡水达100亿立方米,也正是这些丰富的优质淡水保证了天津经济发展。

  《天津市水资源与工农业发展关系》一书中记载,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海河流域上游地区工农业发展和人口数量增加,需水量急剧上升,纷纷在海河上中游建库截流,兴建大、中、小型水库达2011座,总库容达260亿立方米,使天津市的水源由很丰沛变为及其缺乏。1959年至1964年,平均每年来水降到74亿立方米。1965年至1970年,减少到18亿立方米。上世纪八十年代,已威胁到城市居民饮水安全。

  缺水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以前海河上中游多处水库都曾向天津输水,自1971年后,只有密云水库向天津供水,天津市用水逐渐紧张起来。1980年至1983年,华北地区连续干旱,特别是1981年,密云水库蓄水很少,为了保证北京用水,中央决定不再给天津供水,在最紧张的八月份,天津市地面水可供量只能维持一周,后来从迢迢千里的黄河引水来津,解决了迫在眉睫的水荒问题。

  给天津一个可靠的水源

  198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引滦入津工程,把滦河水引到天津。滦河在距天津几百里外的河北省迁西和遵化地区,“引滦入津”就是把滦河上游的潘家口和大黑汀两个水库的水引进天津市。

  引水渠道长234公里,中间还要在滦河和蓟运河的分水岭处开凿一条12公里长的穿山隧洞,需治理河道100多公里,开挖64公里的专用水渠,修建尔王庄水库。为了确保引滦入津工程如期完成,中共中央、国务院委托当时任副总理的万里亲临天津坐镇,李瑞环担任总指挥,调集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日夜苦战,终于在1983年9月11日,提前两年完成任务。

  近两年的艰苦奋战,让希望变成了现实。引滦入津工程共挖土方2730万立方米。用这些土筑成一米高,七十厘米宽的土堤,可以绕地球赤道一周。这项工程共开凿岩石140万立方米,用这些石头可以从天津至厦门,沿渤海、黄海、东海、台湾海峡海岸线修筑一道一米高、四十厘米厚的防水防浪墙。这项工程浇筑混凝土八十万立方米,用这些混凝土可以从天津至济南铺设一条宽七米的高级路面。最不能让天津人民忘怀的是,在开凿最艰难的隧道工程中,有17名铁道兵战士壮烈牺牲。

  吃水不忘引滦人

  1983年9月11日,引滦入津工程正式通水,天津人民喝上了滦河水。在庆祝通水仪式上,时任天津市市长的李瑞环同志宣布:“今天,清澈甘甜的滦河水已送入千家万户,天津人民喝咸水苦水的历史,从此宣告结束!”这一天,天津举城欢腾,许多人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当年为了庆祝引滦入津成功,街道给每家每户发了一小包茶叶,用滦河水冲出来的茶真是清香可口。”家住南开区75岁的王大爷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依然兴奋不已。“喝到滦河水的我们不仅仅嘴上甜,心里更甜。甜的是党和政府把我们老百姓的需求放心上,记心间,并且落到实处。”引滦入津从根本上解决了天津的城市用水。滦河水成了天津城市发展的血脉。为纪念这一丰功伟绩,中共天津市委、市政府决定在三岔河口树立引滦入津纪念碑。高高耸立的汉白玉碑体上端是一个怀抱婴儿的母亲用平静的眼神眺望着三岔河口的水面,表达着天津人民盼水、喜水和感恩的心情。引滦入津工程纪念碑上清晰地刻着邓小平同志1986年8月20日亲笔题写的“引滦入津工程纪念碑”9个大字。在碑的背后,离碑座十多步远的半圆形水泥围墙上,嵌有碑文,记载着党中央、国务院对天津人民的关怀和引滦入津建设者的丰功伟绩。

  1982年,中央领导同志在引滦入津工地慰问时对施工的官兵讲过一段话:“将来,天津市人民会世世代代饮水思甜,饮水思源。‘甜’和‘源’就是共产党的领导和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是解放军和河北省人民的大力支援。”有着这样富有生命力的源头,引滦精神如滔滔的活水,给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增添了无限生机,为我们加紧建设的重点工程注入了新的能量,使千百万人民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如今,滦河水已不再是天津唯一的用水来源,但引滦精神及其区域协同的经验,在津冀人民心中,是一笔珍贵而永久的财富。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花茶网证实,仅供您参考